王渊明猜测过,不过此刻王渊明否认了。
因为一个十六岁的武者,要想在十六岁,就达到如此的高度,这无疑要付出比旁人不知多少倍的努力,哪儿又有那么多的空去挥洒文墨!
谁知。
当见到前方的林凡提笔写墨,挥洒自如,不一会儿,一首字迹精美,与苏东坡《黄州寒食帖》风格极其逼近的一幅精美行书。
便展现在了众人面前。
字体宛若游龙,极其流畅。
让一旁的杨奎和冯梦看着,那光是看书法中的文字,这都颇为惊讶震惊,颇为欣赏。
“真是一手好字!”
“这字,倒真有些东坡先生的韵味!”
“唉,不对……”
“这字是好字,这诗,怎么从没见过!?唉……咦,这诗,怎么!?”
映入眼帘。
精美的行书之外。
是一首饱含感情的壮阔之词。
“浩荡离愁白日斜,吟鞭东指即天涯!”
“妙呀,妙呀……”
“这两句,颇有些当年苏辙的赤壁之风,浓厚感情,磅礴壮阔!”
杨奎是个外行人。
但早年间也是举人出身。
这文化底子还是在的。
第一句,浩荡离愁白日斜,吟鞭东指即天涯,无疑是极其好的开卷之语,两句就直接写出了离愁壮阔之感,将一位心怀壮志、为国为民的形象突出,真可谓是大气磅礴。
然而……
这两句还不是让杨奎感到最惊讶的。
那最惊讶的,还得是最后两句,这让杨奎读着读着,这是突然,杨奎的表情就变得极其古怪,“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!”
“这……这这……”
“这两句什么意思!?”
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出现在杨奎心里。
让杨奎觉得这一首诗处处显得古怪。
如果说前面两句,是一种离愁的状况开篇之语,那么后面两句,这承接上来到底是想干什么?落红本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!
这是在讽刺什么吗?
又是在讽刺谁?!
这一时候,疑惑的望着林凡,对眼前的这位十六岁的锻骨境,有那么一股奇怪的感觉,这赫然就出现了……而杨奎冥思苦想。
这越想就越觉得古怪。
越想就越觉得林凡,非常熟悉。
这行事风格,做事态度,诗词文风,还有面目,怎么这么像一个人?
一个,他杨奎主动通缉的人!
一个,朝廷钦犯!
一个,流寇!